想當然
我們今天的生命如何,取決於是否能夠自省,跟從神的旨意而活。展望2022年,我們可以從參孫的生命得到寶貴的提醒。
士師記16: 27-28那時房內充滿男女,非利士人的眾首領也都在那裏。房的平頂上約有三千男女,觀看參孫戲耍。參孫求告耶和華說:「主耶和華啊,求你眷念我。神啊,求你賜我這一次的力量,使我在非利士人身上報那剜我雙眼的仇。」結局令人震撼破碎!在烈日當空下,凶殘的非利士族人正在慶祝打贏了以色列人,齊集一同羞辱大力士參孫,結果參孫與他們一同葬身瓦礫之中。非利士人的神廟倒塌了,變得滿目瘡痍。成就這事的是但支派的參孫,以色列的士師,他命定是神的僕人,為拯救被欺壓的人民而生,卻也是聖經中記載的一個悲劇人物。
士師記13:24-25 參孫的事蹟源於神的愛和拯救計劃。他的父母渴望能夠生育,謙卑相信參孫的出生是神的大能。神揀選了參孫成為大能的勇士,拯救以色列人脫離非利士人的手,他是神的器皿,能夠終止非利士人對以色列人40年來的壓迫,這哪有可能出錯?
從一出生,參孫就是「分別為聖」的拿細耳人。神信守承諾,給予參孫超凡的力量,聖經記載他很多非比尋常的事蹟,包括:徒手殺壯獅、綁狐狸燒莊稼和用驢腮骨殺千人(士師記14,15章)。神的靈臨到參孫,無人能抵擋匹敵。參孫的人生初段是充滿力量、使命和應許的。
我們委身成為門徒時,不也正是如此嗎?我們得到無價的救恩、重生改變的力量和信心。像參孫一樣,我們有幸「分別為聖」,成就神偉大的使命。這又哪有可能出錯?
「想當然」…這三個字,響徹驕傲的聲音,久而久之對一個強而有力的偉大人物造成深遠的影響。士師記16: 20大利拉說:「參孫哪,非利士人拿你來了!」參孫從睡中醒來,心裏說:『我要像前幾次出去活動身體。』他卻不知道耶和華已經離開他了。』參孫的衰敗原因,可以總括由於心裏「想當然」。驕傲和無動於衷令他生命走下坡,最後悲劇終結。我們會搖頭歎息,認為參孫應該洞察事態、加強警惕、加倍感恩,不是嗎?這說來容易,但且看看我們與神同行的關係吧!隨著新冠疫情而來的恐懼、隔離和減少社交,我們本來很多的計劃和希望都變得無影無蹤;擔驚受怕,理想破滅;面對未知的前景,我們的力量變得微小,感到沮喪,若有所失;依賴的日常生活被打斷了,面對「危機」考驗我們的理智和反應。因此,不難找到我們與參孫相似的處境,參孫的遭遇狠狠提醒我們的心思意念可能已經與神背道而馳了。前路漫長,我們容易有自己「心裡的想法…」,而不是「神的想法…」。
讓我們一起反思參孫的故事,是甚麼因素使他逐步走入屬靈的僵局呢?
「理所當然」 在別人眼中看為獨特的一切,參孫都視作平常不過。他可以隨時運用超能力,但他卻隨意對待天生非凡的力量,視神的恩賜為理所當然。他從來沒有反省,覺得生命本該如此。結果,參孫一直輕視拿細耳人的生活方式,只追求個人的享樂和復仇大計。參孫不斷與外邦女子建立親密的關係,不單只忽略拿細耳人的責任,而且對神聖潔的愛和律法視若無睹。最終,疏忽輕視的態度令參孫失去了力量,被擄為囚 (士師記16:21)。
我們也可能像參孫一樣躊躇自滿,受洗進入天國後,覺得必然擁有生來的權利。既然承諾跟從神的話語,就是神的子民,「分別為聖」追求偉大的使命。聖靈賜予我們非凡的能力,能夠善用所長,完成神的旨意。世人不能像我們一樣經歷有神的生命。儘管如此,我們很容易對本來精彩「不平凡」的基督徒生命感到麻木,得過且過,屬靈平庸,但求無風無浪。你覺得基督徒的身份成為負擔,帶來不便嗎?初愛變成責任和義務,委身投入變成打卡報到嗎?相對年輕基督徒的日子,如今覺得順服神會導致更大的掙扎和壓力嗎?如果有這些感覺,那麼意味著你已視基督徒生命為理所當然。基督徒生命是平凡中見不平凡,能夠有恩典不是必然的,不是人人都可以與神同行,要記得自己本來不配,既已蒙揀選,獲信任,就要用心去過基督徒生命。如果不理會,就會失去神的恩典。神期望我們好好運用祂的大能,不可掉以輕心。
「靈性洩氣」 參孫越來越不察覺自己的屬靈境況,結果逐漸沒有道德底線,越來越容易妥協。信仰會影響行為,如果人被誘惑做出原本認為錯的行為,那麼就會與價值觀相抵觸,形成張力,結果導致洩氣。拿細耳人參孫,從出生的頭一天起,就要遵守與世人不同的生活模式和信仰。他逐漸長大,但是信心沒有隨著成長,他的靈性洩氣了,從他不顧一切的種種魯莽行為可見一斑。參孫妥協了與神的關係,埋沒良知,毫不警醒,那麼我們呢?我們有沒有隨意往返、結交朋友、享受自由,但是沒有留意其中的事情會慢慢蠶食我們信心的根基?我們是否對聖經的信念和誡命變得模糊不清?是否安然接受灰色地帶,迎合社會潮流,不再「分別為聖」?若是如此,要小心提防罪和撒旦會不惜代價贏取我們。撒旦會像大利拉對參孫一樣,不斷纏繞我們,令我們失去屬靈力量。我們必須遠離,不要像參孫,以為可以憑意志抗拒誘惑。沒有人可以夠強大,愛世界而不須付屬靈代價。無論如何,只要我們願意立刻悔改,好好修理靈性的洩氣情況,不再妥協,還是來得及避免隨流失去的。
「獨自孤立」 參孫的成長看來獨來獨往,與家庭的關係疏離,難以對他有影響,肯定缺乏屬靈的意見、引導和清晰的方向。在聖經中,我們讀到很多同伴一起打仗的故事,例如:約拿單和拿兵器的少年人,但是奇怪沒有記載參孫有同伴在旁。環繞參孫身邊的只見非利士人、妓女和有損的關係,令他不能施展能力,肩負使命。同時,看來參孫也經常遠離神,沒有禱告,沒有悔改、身為以色列的祭司卻沒有尋求神的旨意。參孫選擇了大利拉成為他親密的伙伴,她每天的糾纏,令到參孫疲累不堪。參孫被身邊的關係和環境毒害著,但是卻自恃強大,能夠控制一切,絲毫沒有遠離禍害的意思。他只專顧自己的感受,滿足自己的慾望,認為能夠施展神力是必然的事。
過去兩年的疫情又如何改變了你呢?突如其來的封城,留家防疫,裡裡外外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造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後果。我們可能對於重新返教會,實體面對面聚會感到疲倦;我們是否寧願獨享平靜生活,保留私隱,冷淡對待信仰,也不願意與屬靈伙伴一起,尋求門徒生命的成長呢?要走出屬靈生命的孤立,必須主動抓緊機會,讓神和屬靈家庭影響自己,繼續成長,建立與神親密的關係。
「尋求安慰」 每個人生來都需要愛和安慰,只有神才能完全滿足人這些需要。當我們經歷痛苦,受到傷害和感到壓力時,更加需要神的愛和安慰。可是,參孫追求的是俗世的享樂和膚淺的愛。為甚麼呢?從參孫的成長,可以明白導致他痛苦的種種原因。「分別為聖」可以被視為異類;與別人不同,難免受到朋輩嘲笑。妻子、姻親甚至族人的背叛可能令他情緒受創。參孫與神保持距離,沒有好好處理過去的傷痛和憤怒,令他模糊了分辨是非的能力,導致隨後一連串衝動錯誤的決定。他用自己的方法尋求安慰,投入在大利拉的臂彎裡,舒緩傷痛的感覺。
你至今是否仍然為某事覺得鬱結,隱隱作痛?神往往藉著我們的痛苦、需要被愛和安慰,使我們回到祂的身邊。只有神才能真正醫治我們破碎的生命,給我們安慰。我們重新得力後,才能夠幫助別人走過傷痛和沮喪。
「偉大使命」 我們最後看到參孫眼睛瞎了,被鐵鍊鎖著。參孫平時覺得輕鬆自在的同伴,令他成為階下囚。神終於取回給予參孫的能力,他已經無力逃脫,生死不由自己決定。隨著他的自私自利、狂莽自大、追求私慾的行為,天賜的神力逐漸衰退。參孫確實以為就算他放棄力量的來源,神也會與他同在,絲毫無損他的力量。不是嗎?一直以來,他都是用天賦滿足自己,目空一切,自我陶醉;就算沒有珍惜天生的身份,履行職責,也沒有後果。那麼,再妥協一次又有何不可?再漠視警告一次,會有多大傷害嗎?他從來沒有絲毫想過神會離開他。參孫以為神的恩賜是不會改變的個人財產,他以為天生的神力和聰明本來就是屬於他的。沒有人可以拿走天生的權利,神也不可以。參孫或者無知,但是我們必須警惕。
在生死一瞬間,參孫終於省悟和認清他的身份,抓緊機會,運用神給予他的能力完成使命。在非利士精英雲集,敬拜他們的神時,參孫被鐵鏈鎖著,帶出來戲耍,他真心求告耶和華說:「主耶和華啊,求你眷念我。神啊,求你賜我這一次的力量…」 (士師記16: 28-30) 參孫傾盡最後一口氣,依靠神的力量,屈身傾盡全力,令異教神廟倒塌,壓住非利士的首領和房內的眾人。這樣,參孫死時所殺的人,比活着所殺的還多。這可能是參孫生命中的第一次肯定力量是來自神而不是自己,沒有神在生命中,他缺乏力量,他需要神。故事的終結讓人回味,參孫面臨死亡,終於選擇與神同一陣線,完成神的使命。
參孫的一生,就如此埋藏在頹垣敗瓦之中。終極勝利後,只剩一片死寂。如果參孫由始至終都順從神,分別為聖,堅守信念,遠離屬世的試探和誘惑,那麼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得不一樣呢?神可以怎樣使用一個放下私慾和驕傲,一心一意跟從神的人呢?參孫的一生沒法從頭再來,已成定局。諷刺的是:一個生來滿有能力的人,屬靈生命卻非常軟弱。神給予參孫力大無窮,但是他卻沒有足夠的力量或意志戰勝罪。參孫偏行己路,錯過了神原本為他編寫更好的故事。
我們的故事還未完結。參孫的衰落是由於長期以來不顧後果和衝動的決定,他最後因為明白力量是來自神,才得到反擊的機會,而只有神才是他力量的泉源。試想如果我們不再視神的恩典為理所當然,而是完全投入與神的關係,只敬畏祂;保守己心,抵擋驕傲,謙卑珍惜門徒生命的呼召,那麼我們的人生故事又會如何改寫呢?各位像我一樣的老門徒,我們經歷了教會的不同年代,從頭一天開始,我們計算了作為門徒的代價,歡歡喜喜認耶穌是主,下定決心,不怕批評,選擇與世界不一樣的標準。到了今天,我們有沒有見證神的靈在我們生命中動工呢?還是我們已經習以為常,不再認為在基督裡的新生命是神的奇妙作為?「分別為聖」的生命已經混入雜質,平常不過?我們是否對神的奇妙恩典少了敬畏,不再感恩可以隨時隨地與神一起呢?我們可以傳給下一代不一樣的門徒生命;那怕經歷挑戰,面對生命危機,仍然可以繼續用生命榮耀神;親近神獲取真正力量的來源,能夠帶領我們贏在終點線。作為老門徒,這樣做是對年輕門徒最好的傳承。
作者簡介 :
於1982年七月在波士頓校園團契受浸
在1987年八月和覃思源結婚,育有三名女兒Asiana,Chyna 和Xiana,他們分別於台北、香港和
波士頓受洗成為門徒
和丈夫分別於1985年及1986年在波士頓全職侍奉教會
在1987年九月參加香港傳道團
於1991年帶領傳道團到台北建立教會
自1987年至今服侍大中華基督教會
格言 : 將所有榮耀尊貴歸與神
0 Comments